劉國寶:河南南陽人,畢業于南陽師范學院中文系,在西藏工作,現為中國書協會會員、西藏書法家協會副主席、拉薩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、中峰書畫社社長、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、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院士。

—胸懷皓月 筆舞清風—

作為西藏書法家協會副主席、具有極強實力、有著良好社會聲譽的劉國寶,卻說自己僅僅是個普通書者,離“書法家”還很遠。由此可以看出他謙虛的品質。

從小開始,劉國寶就是一個讓老師和家長放心的孩子。那時候的他不僅僅成績優異,而且寫字的天賦也顯現無疑,但是他覺得那個時候的自己只是寫得比較工整,頂多算是寫好字。而劉國寶的中學時期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完成的,因為他寫的字好看,就會有人讓他寫板報、通告一類的東西,這也讓他得到了很多練習的機會。更令劉國寶感到自豪的是,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,在他所在的6-7萬人的大公社中,只有他和另外兩個人考上了大學。

大學剛畢業的時候,有援藏的名額,他覺得年輕人就應該去遠一點的地方看一看,闖一闖,所以就直接報名了,雖然家里人極力反對,但他仍然堅持,最后還是和其他七個人一起坐上了西行的列車到了西藏,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活,并一直待到了現在。

中文是他理想的專業,文學是他最初的夢想。屈原、李白、雨果、歌德、泰戈爾、托爾斯泰曾是其熱烈追逐的偶像,但當年,把教育工作當作事業的他,為了不影響教學,在放下書法練習的同時,也放下了文學創作。多年后,他把自己早年寫的詩詞進行整理,出版了詩詞選集《結》,不久又創作了詩詞集《極地心電》,家庭教育個人勵志散文《家語》等。

1991年,劉國寶重新開始寫字,這時的他,歷經社會的磨練,和年少時有了天壤之別。“其實書法并不是寫好字那么簡單,它是一種藝術,也需要創新。這種藝術有獨特的欣賞角度,越規矩就會離書法越遠。”他這樣闡述了自己對書法的理解。

在他的眼中,流暢的毛筆線條是中國漢字書法的藝術特色,而這種特色就是要在不斷地創新中變得更加優美。這些道理并不是劉國寶一時靈感悟到的,而是慢慢地感受到了這種存在于寫好字和寫書法之間的微妙的差別。

西藏的漢文書法水平較低,原因很多:交通不便、信息不靈、師資不足、書籍缺乏,特別是上世紀,內地有什么書法展或書法比賽,在西藏根本得不到這樣的消息。到內地參觀展覽或參加培訓,時間、費用幾乎都無法解決。劉國寶和其他人一樣,就是在這樣的坎坷中艱難地摸索前進。微獲便喜,苦樂自知。

他對于書法的理解是:繼承傳統,學習古人筆法;融入現代審美;表達個人情性,三者要有機結合,過于側重都將有失偏頗。為了完成與驗證這種理解,他在5年時間里進行了密集式的學習與訓練,先后參加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班導師工作室、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、中國書法院等研修班,希望自己有飛躍式的進步。

“書法臨習古人固然必須,但人的性情、學識、胸懷與氣度也非常重要。西藏自然環境的神秘與古樸,不僅適合美術與攝影人的成長,對于書法人,陶冶其性情,開拓其胸懷,培養其氣度也大有裨益,并非常獨特。”他說。

2006年,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、自治區文聯為劉國寶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及義賣,將收入捐給失學兒童,這是西藏第一個漢文書法展,在社會上獲得了良好反響,由于成績突出,他獲得了拉薩市人民政府最高獎“圣地文藝獎”。

“在紛擾的現實社會里,人們往往會迷失自我,追求物質,也有一部分書法家能保持傳統的文人風范,在保持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的同時,具有自己獨立的藝術品格。從河南走出來的書法家劉國寶就是其中的一位。”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、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宋華平這樣評價道,劉國寶的書法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,也有鮮明的時代審美特征和藝術特性。

眾所周知,書法地位的獲得與提高,在根本上取決于書法家自身的努力。劉國寶的書法取法廣泛,他初學顏柳,繼臨魏碑,賞習漢隸,尤崇旭素。其傳統功底扎實,并力求創新,逐漸形成了自己抒情達意,豪放灑脫的藝術風格。

他在書寫時加強了用筆的使轉,使得轉折處筆勢連綿,流暢而富有韻致。劉國寶以一種藝術感極強的隨機態度對待提按、頓挫、絞轉和行筆的力度、方向、節奏和空間切割,使書法作品通過線條的起伏流動,通過線條的粗細、曲直、干濕等變化,通過輕重堅柔、光潤滯濕的墨痕,傳達出人的心靈的起伏,暢達、甜美、苦澀等情感意緒。“線條中流動著書家的縷縷情思和藝術感覺,這種創造性的可視語言映襯出書家的精神意志和個性風貌,使其作品中處處流露出一種隨心從化,恬淡平和的意境。”

“當劉國寶下筆縱橫揮灑時,策動他的是自由表現、自我情感的欲望,這種行為伴隨著主體意識的覺醒而產生,并激發著他強烈的自我意識,佐以回歸自然的氣質與魏晉的尚簡風尚,遂使劉國寶能以簡潔的筆墨傳達出更豐富的內涵。”宋華平說,劉國寶的書作,無論是隸書、篆書還是行草書,均線條簡練,沒有大幅度的頓挫與夸張,起筆似斷金切玉,清爽有力。字與字之間又無太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牽絲。

墨色單純滋潤,空間分割白多黑少,給欣賞者以雅潔空靈之感。其簡潔,留給人們的是一種無盡的向往,這就是韻味,是歷代書家所說“晉韻”的一個特征。書家與大自然的交融,自然成為書法精神對象并陶冶著書家的靈性,使其領悟到生命和藝術的真諦。

多年來,劉國寶一直主張個人修為要與服務公眾相結合才更有意義。2004年,為了能讓拉薩市的學生參加一個國際性書法比賽,他自費雇車,放棄獎金甚至不惜扣工資請假,奔走、聯系拉薩市大、中、小學校20多所,共有漢、藏20多名學生參賽,數人獲獎,對于喚醒學生的書畫藝術意識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。

劉國寶還與西藏安達公司為社會搭建了書法練習、交流、欣賞平臺新華茗苑文化會所。會所舉辦了“西藏自治區首屆書法奇石根雕展覽”,連續舉辦各種形式筆會、展覽,社會好評如潮;接待了國內10多個省區、單位的書畫代表團和個人進行書畫交流,在拉薩享有極高的聲譽。

現在,在劉國寶積極帶領和熱心服務下,新華茗苑文化會所已經成為拉薩市區唯一一所傳統文化氣氛濃厚、別致優雅、可供公眾自由欣賞書畫、隨時參與書寫的文化休閑場所。中國書協、自治區文聯、拉薩市文聯等專業機構的領導都曾關注新華茗苑文化會所并予指導,由此,該會所成了名副其實的文藝創作基地和傳統文化傳播樞紐。而這正是劉國寶所期望的。

字如其人,書為心聲。書法作品體現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審美情趣。書法藝術,是以藝術方式表達出的人格之美,具有活生生的人格化靈氣。從劉國寶的這些書法及文學作品,我們能感受到他在藝術上的靈感與悟性;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學養與人格魅力;感受到他